流芳的祖母绿-文学网 流芳的祖母绿-文学网

流芳的祖母绿

早些年,我哥患了重病,不得已,母亲将一对耳坠卖掉了。 具体卖了多少钱,母亲从未提及。

那对耳坠是奶奶留给母亲的。 后来的日子里,我才知道,那是一对祖母绿耳坠,大约八十多克拉。

当年,爷爷跟随中国远征军进入云南地界,浴血奋战,抗击日寇,取得了赫赫战功。 爷爷是戴安澜将军的贴身侍卫。

就在将军出征前夕,曾把这对耳坠送给了爷爷保管。 据说,这对耳坠是由文山州麻栗坡一位老匠人精心打磨而成的。

原料自然出在麻栗坡,十分的昂贵。 将军为何将这对耳坠交由爷爷保管,详情不得而知。

抗战胜利后,好长一段时间,爷爷回到了老家,见过奶奶。 那时候,家人以为爷爷早已不在人世了。

当奶奶见到爷爷的那一刻,几乎怔了。 傻了。

那一夜,爷爷和奶奶仿佛平生第一次经历了岁月的恩赐和人生的美妙。 奶奶兴奋地哽咽着,凭任爷爷的放纵和疯狂。 临别时,爷爷将一直怀揣的耳坠小心地了交给了奶奶… …

文革那阵子,奶奶和家人在劫难逃了,注定成为了人民的公敌,专政的对象,整天挨斗,甚至几度被抄家。 庆幸的是,那对耳坠并没有被发现。

奶奶没有带在身上,只是用一块绸布厚厚地包裹着,藏在了墙壁的夹缝里,并且用泥巴堵着,刷上了一色的白土,任谁也不会轻易发觉的。 那时,就有红卫兵指着奶奶的鼻尖或眼窝咆哮着:你这个国民党臭婆娘!

家里还有什么东西没有交出来,快说! 不然打断你的狗腿… … 就这样,奶奶在一次次的逼问和一次次的惨叫中,一条左腿果真就被棍棒或皮带打折了… … 从此,奶奶拖着一条残腿,依旧下田,依旧劳作,依旧维持着破败的家境… …

大约是文革结束的第七个年头,爷爷做为台商回到了老家。 可是,爷爷再也没有见到奶奶。

奶奶带着悲戚和哀怨,还有故土的那份亲情与寄托,随着萧瑟的季风,永远地走了。 就在奶奶弥留人世的那一刻,奶奶让母亲从墙壁的夹缝里找到了那对耳坠。 奶奶给母亲嗫嚅着,再三叮嘱:一定要保管好,这可是抗日名将的遗物哪… …

说完,奶奶双眼轻轻地闭合了。 后来,我才知道,当年戴安澜将军把这对耳坠亲手交给爷爷,是让爷爷时机卖掉,换做军饷,装备部队,坚持抗战。

“国破山河在!决不能让小鬼子在我中华大地横行蹂躏!”将军掷地有声。 “是!”爷爷给将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。

爷爷深知耳坠的贵重。 只因战火纷飞,无法找到合适的买主,更不能落入鬼子的手中。

从此,耳坠就由爷爷一直珍藏着。 为了安全,后来,交由奶奶保管了。 那时,爷爷给奶奶说:做为军人,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… … “放心吧。我会用心保管的。一定等你回来……” 后来,爷爷转战南北,竟然去了台湾… …

如今,耳坠再也不知了下落。 听母亲说,耳坠拿给了一家银行或当铺,换成了钱币。 当时,我哥正患有白血病,急需一笔惊人的医疗费用… …

时隔多年,每每想起往事,母亲就很伤感,也很心疼,甚至成了一生的自责和愧疚。 母亲说,本想忘掉一切,越是这样,越是刻骨铭心了。 奶奶临终时的嘱托更是萦绕在了耳畔… …

后来听说,在一次国际苏富比拍卖会上,有一对祖母绿耳坠拍卖六百七十万元。 几乎成为了天文数字。

为此,我给母亲找来了样图辨认。 母亲看过后,忽然老泪纵纵横了。

喃喃着,只说:可惜这对耳坠了。 如果将军在天有灵,但愿物归原主… …

这是一九九二年秋末的最后一天了。 再后来,母亲到底收到了祖父从台湾寄来的信件。

终于获知,那对耳坠再次回到了爷爷的身边。 爷爷用高价拍得。

因为爷爷从那对耳坠上看到了镌刻着将军的字号–海鸥。 无论何时何地,都是历史的见证。

如今,这对耳坠陈列在了戴安澜将军博物馆。 每每看上去,是那样的翠绿清丽,璀璨夺目,执意绽放,犹如将军的爱国情怀,必将流芳后世了。

当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,终于宽慰地笑了。 我第一次见过母亲笑的这么恬静而舒心。

母亲说,这辈子,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。 即便离开人间,也能闭目了。 从此,我记住了麻栗坡,也知道了祖母绿,更知道了爷爷和奶奶曾经的苦难和艰辛,以及母亲的那份眷念与祈盼… …

时过境迁,那对祖母绿耳坠是否还在? 不得而知了。 作者:杨杨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文学网 » 流芳的祖母绿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