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归花谢,早因循,又过清明-文学网 燕归花谢,早因循,又过清明-文学网

燕归花谢,早因循,又过清明

清明,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 清明,既是节气,又是节日。

节气的清明,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;节日的清明,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。 “一候桐始华;二候田鼠化为鴽;三候虹始见。”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,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,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,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。

由此可见,清明是一个美好的节日,明亮且明媚。 但我对于清明,却有着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”的哀思,这个节日,更加深了这种哀思。

清明的花信:“一候桐花,二候麦花,三候柳花。”桐花、麦花、柳花故然美,而对于南方那片滋润的故土中,满山遍野的杜鹃花,在东风中开得犹为红艳。 相传,一只由灵魂化成的小鸟,每到春天,就四处飞翔,发出声声啼叫:布谷,布谷。

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,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漫山遍野,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。 这就是杜鹃花。

“布谷,布谷”也有可能是在安慰着思亲的人“不哭,不哭”吧。 人,总是在失去了以后,才懂得珍惜,清风化雨,思念绵长,我们只能一边思念故人,一边继续向前。

人间四月的清明,故人已去,记忆永存,忘却的是伤痛,不忘的是思念,我们不要等逝去了之后,才后悔爱给得太迟。 越是到了最后,越是觉得亏欠的太多。

人生痛苦的,莫过于,她看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,而我们看着她一天天的老去。 最后,她漂泊于天堂,我们却被遗落在人间,带着共有的记忆,过着一个又一个的清明。

“风雨梨花含蓄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”。 这是一种血脉的传承,更是一种为人子孙的感恩。

我们明白了自己是从何而来,到往何处,人知了清明,便懂得了人生。 每个人都有根,而总归每个人也有缘,也许几世修来,才能修得如此的缘份,跟这一个个的人组成不一样的联系,这种奇妙的联系,并不会因为她走了,而断了,就像一棵大树,有着许多的枝叶,密密层层。

这是融入到了血脉中的眷恋。 清明节前雨纷纷,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,让我们对于生与死有了悟的思考。

生从来都不是生,死从来都不是死,生生死死,在经历了一些生离死别之后,总归有一些淡然,在时间的长河里面,渐渐地会释然。 有一些人,来了,又走了,带给我们的,是一生的爱。

清酒一杯,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;白菊一朵,盛放着对故人的牵挂;泪水千行,寄托着对往昔的回忆;青烟缕缕,萦绕着对先人的怀念。 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

又是一年春草绿,梨花风起清明时,清生命之感,明生命之礼,燃起一盏新灯,酒洒天地间,祈祷日月祥。 作者:琳芷 微信公众号:琳芷文苑 linzhi8811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文学网 » 燕归花谢,早因循,又过清明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