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昏来临时西支河便开始热闹起来了。 晚饭后,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河畔,或跳舞、或练剑、或打拳、或散步……这儿成了消夏的理想场所。
我也常常随着人流漫步河畔,来感受夏夜的温情。 整个暑假,我总是转一小圈就回去,一次,我突然想转个大圈,——我已经很久没转那么远了。
我沿着全民健身广场向东走。 这儿人流如潮,舞场上等待跳舞的人挤满了角角落落。
她们大多是中年妇女,个个都打扮得非常艳丽。 舞还没有开始,她们热情洋溢地等待着,比等待情人的约会还富有激情。
西支河已经有了四个舞场,每一处人都爆满。 也许将来我也会加入她们的行列,成为舞迷。
但现在,我只是匆匆的过客。 欢乐是她们的。
离开了广场,河水折向北去,行人突然少了起来。 走了一会,望见了显教寺的主殿,在夜晚更显得庄严肃穆。
两边树影森森,树上不时传来声声蝉鸣。 “蝉噪林逾静”。
寂静的夜色衬托着寂静的寺院,让我的心也由浮躁变为宁静。 只是在寺庙的高墙之外,我感到了与佛的无缘。
寺里的高僧也许正在静心养性,我行走在它的边缘,只能让世俗之气把心占满。 转过越河桥,从河的另一岸返回时,在很长的一段路上,只有我一个人了。
两岸的树木和浓密的庄稼簇拥着幽静的小路,默默地向远处延伸。 河水无声无息,像温柔的睡美人。
金黄色的圆月,挂在树梢,像流动的音乐,把小路浸润得柔和安详。 置身其中,我感到无限轻松与自由。
它不像健身广场那样喧闹与张扬,也不想寺院那样庄严与拘束。 它的美像是为我而设,此时此刻,只有我在它的身边,与它的灵魂悄声低语。
但它又不属于我,它并不为任何人而存在。 我曾想,再美的景如果没有人也没有意义。
但此时, 我却享受了一个人的妙处。 我尽量放慢脚步 ,让时间慢一点走,让转瞬即逝的夜景为我多一些停留。
如水的月光漫过我的心灵,潮水般涌动的感觉像明月一样澄澈晶莹……远处跳舞场里的歌声渺茫地飘来,和高楼上的灯光一起编织着美好的憧憬。 在幻想与现实的世界里,孤独的心不再孤独……. 我想,我在领略美景中感到快乐,人们在高歌曼舞,在读书上网,在牌桌酒场……中感到快乐。
这快乐似乎必须有所凭借。 古人说,良辰、美景、赏心、乐事是难得的乐趣。
没有凭借好像心灵就没有寄托。 但既然四美难聚,孤独与痛苦也就在所难免。
那么,要追求心灵的持久的快乐能否不通过任何凭借呢? 就像这轮明月,它不在意自身的圆缺,也不在意下面是寂静还是喧闹,是美景还是荒野,它都一样散发着圣洁的光辉。
“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”因为它的内心是强大的,所以快乐也是永恒的。 然而,我却做不到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”我只能沿着河畔,沐浴着清辉,在夜的静谧中走向丰富与和谐!